“俺以前就是個家庭婦女,現在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感覺特別有成就感。”近日,在山東省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城街道辦事處富民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李樓村村民王霞高興地說。
沒到合作社(she)上(shang)班前,王(wang)霞一直(zhi)守在家里照顧(gu)老(lao)人和孩(hai)子,沒有地方打工掙錢。今(jin)年以來(lai),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城街(jie)道黨工委(wei)為了(le)解(jie)決困(kun)難(nan)群眾收(shou)入少、無處打工的(de)難(nan)題,經多方協商,相繼(ji)成立了(le)多個農民專(zhuan)業合作社(she),王(wang)霞也由家庭(ting)婦女變成了(le)“上(shang)班族(zu)”。
“以(yi)前(qian)在農田里(li)只是種(zhong)植(zhi)過小(xiao)麥和玉米,但(dan)這(zhe)里(li)種(zhong)植(zhi)的都是彩椒、禮品西瓜等高端果蔬,以(yi)前(qian)不會,但(dan)有專家耐心講解種(zhong)植(zhi)技術。”王霞說。
自(zi)從(cong)專業合作社評上“百姓創業園”之后,王霞和其他(ta)村民通過(guo)培(pei)訓(xun),學會了(le)種植彩椒和禮品西瓜的種植技術。如今(jin)(jin)的王霞,每月除了(le)領(ling)到合作社2600元的固定工資外,一(yi)年還有(you)兩(liang)次分紅(hong)。今(jin)(jin)年9月,她管理的大棚收獲了(le)6萬斤禮品西瓜,一(yi)下子領(ling)到1萬多元的紅(hong)包。
據了(le)解(jie),聊城經(jing)濟技術開發(fa)區北(bei)城街道黨(dang)工委為幫助(zhu)困難(nan)群眾脫(tuo)貧致富,通過(guo)組建多(duo)種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創(chuang)業培訓(xun)、創(chuang)業指導、政(zheng)策扶持等服(fu)務(wu),直(zhi)接(jie)帶動2300多(duo)名農民就業增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