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功能 細化服務 全面提升公共就業服務
齊魯人才網 . 2012-11-19發布
    兗州歷史文化悠久,交通區位優越,資源優勢明顯,是全國百強縣和山東省重點支持的30強縣市。近年來,兗州國際化、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山水綠色都城、現代動感新城特色日益彰顯。

    近年來,在兗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大力指導下,我們在開展公共就業服務工作中,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立足于服務民生和服務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潛心研究企業和勞動者的服務需求,把以人為本、造福民生的思想貫穿于就業服務的全過程,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服務和援助活動,努力轉變工作理念,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完善服務手段,今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751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50人,困難群體就業121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78人,就業、創業培訓6377人。在應對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了公共就業服務在保發展、保穩定、保民生、促就業中的積極作用,就業局勢穩中求好。

    一、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我市從強化政府責任體系入手,把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立足全市、輻射鄉鎮、覆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一是城鄉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完善。以市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為中心,鄉鎮人力資源保障事務場所建設為重點,按照“服務功能多元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服務方式人性化、服務程序一體化”的要求,全面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著力構建市、街道(鎮)鄉、社區三級市場就業服務網絡。幾年來,先后投資400余萬元對市人力資源市場重新進行了裝修改造,配備了國內一流的電子查詢系統、信息發布系統。設立了800平方米公共綜合服務大廳、400平方米容量為5萬份的檔案庫、300平方米的電教化培訓教室。目前公共服務大廳達到年接待辦事群眾5萬余人次,專場招聘會20余場次,日常舉辦招聘會60余場,招聘單位近2700家次,入場交流達4萬人次。設施不斷完善,為開展公益化交流、社會化代理、網絡化服務、專業化推薦、地域化合作的人才公共就業服務奠定了基礎。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二是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不斷鞏固。按照“六個到位”的要求,著力做好三個銜接,即:做好與市就業保障部門工作的銜接;做好街道、社區、其他便民利民業務工作的銜接,并與企業保持聯系;做好就業保障部門各項工作的銜接,并盡快實現計算機聯網。同時,抓好 “兩個一”建設,目前,我市已建街道(鄉鎮)保障事務所10個,社區保障服務室30個,各種信息網絡設備聯通到位,實現了市、街道(鄉鎮)、社區三級聯網。在全市所有社區、行政村配備了勞動保障協管員隊伍,并有計劃組織培訓開展了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星級評定活動,大大激發了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人力資源信息網絡動態管理。按照“數據集中,服務下延,全市聯網,信息共享”的要求,我市各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對全市就業保障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建立了市、街道(鄉鎮)兩級就業保障部門共享的統一數據庫和以個人基本信息為主線,集就業、培訓、失業保險和就業失業登記為一體的軟件管理系統,實現了“同人、同城、同庫”。完善了市、街道、社區三級計算機網絡,基本實現了1個市級服務大廳,40個街道、社區服務窗口網絡聯通。做到了“一點登陸,全市查詢”,配有專人定期更新,實行動態管理。

    二、立足基層群眾,拓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服務功能

    為順應市場就業需求,在做實職業介紹、招聘洽談和自助服務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服務功能。

    一是設立“一站式”窗口。為了方便群眾集中辦理勞動保障事務,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在服務大廳設立了一站式服務窗口,實現了就業失業登記、失業保險、勞務輸出、再就業培訓、創業就業指導服務、檔案代存和小額貸款等一條龍服務。

    二是深入開展校企對接活動。積極開展“送崗進校”、“送才進廠”、“創業培訓進校園”等活動。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意向和企業招工需求進行分析,從求職指導、市場供求、工資價位等方面入手,為求職高校畢業生和企業提供參考。通過校企對接活動,今年以來為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787名新進大學生完成了為期20天的造紙、叉車及廠內護衛的崗前培訓;年初兗州市首期“創業培訓進校園”應屆畢業生創業就業培訓班在濟寧廣播電視大學兗州分校開班, 173名大學生開始了系統的SYB創業知識培訓和創業實踐模擬,得到了企業和高校的認可。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三是開辟兩條綠色通道。一條是招商引資重點企業“綠色通道”。為我市招商引資重點企業優先辦理招聘手續、開辦專場招聘會、開展崗前技能培訓班,目前為兗州市銀座商廈1113人新招員工完成了為期90天的專業崗前培訓;為兗州市新合作百意商貿有限公司(原兗州市廣場商廈)新招收的236名營業員進行了為期90天的營業員職業技能培訓。另一條是就業困難人員求職綠色通道。在求職服務區設立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專窗,為其提供求職登記、職業指導、就業培訓等免費服務并且與本地大型用工企業達成“培訓就業”訂單協議,目前為兗州市綠源食品316名新招農民工完成了為期90天的家禽、家畜食品加工等專業崗前技能培訓;為山東聯誠集團942名本地新招農民工完成了車間鑄造的崗前技能培訓。

    四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一方面充分利用就業服務熱線、觸摸屏查詢、室內外電子大屏幕等多渠道廣泛發布就業信息,宣傳勞動就業政策,搭建公共就業服務與求職者的信息平臺。另一方面建立了兗州市就業網站,實施網上自助招聘求職。同時,利用兗州市廣播電臺開通了“空中招聘市場”《勞動創業就業之窗》播報每周的就業招聘意向;與兗州市電視臺聯合開辦了《民生直通車》,播出了創業就業指導宣傳片12余次;在《今日兗州》開辟就業政策及就業服務的專版專欄,社會反響較好。在省級、國家級各類公開媒體網站報送就業服務亮點信息300余篇,及時傳遞就業信息與市場動態, 既聯絡了感情,又促進了工作。

    三、開展人本服務,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活動質量

    我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根據市場供求雙方個性化需求,結合不同群體特點,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人本化就業服務。

    一是就業援助制度化。把對“零就業家庭”、“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建立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機制、及時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上門服務和即時服務。對有就業愿望和勞動能力,且對崗位不挑不揀的,承諾48小時內落實就業崗位推薦就業。截至今年10月底,共落實各類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各項補貼1870余萬元。健全了托底安置機制,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全市購買公益性崗位394個。為領取失業金人員辦理基本醫療保險2600余人次,支付基本醫療保險費210余萬元。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二是上門走訪定期化。為及時了解企業用工情況以及市內院校的專業設置和畢業生人數,組織了工作人員定期走訪企業和院校,向其通報市場用工供求狀況及相關工資指導價位,宣傳有關勞動法規,指導企業合理確定薪酬水平,制定合理的招錄計劃,提高求職和招聘的成功率。

    三是職業指導專業化。配備了一支專業的職業指導隊伍,通過開展對不同群體的職業指導服務,有效地減少了求職的盲目性。目前重點開展了“軍嫂”、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和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在對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中,重點加強了就業形勢和觀念的教育,使他們的期望值更加貼近市場。同時,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前心理準備講座,受到了各高校和學生的歡迎。

    四、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推進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不斷完善創業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搞好創業服務,成立創業指導中心,組建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在市、鎮街設立創業服務窗口;三是落實創業政策,突出抓了崗位補助、稅費減費、放寬貸款抵押標準、支農惠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創業扶持政策的落實。注冊成立了兩家擔保有限公司,已為50多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2.2億元。同時,市財政拿出100萬元設立了小額擔保貸款基金,為全市范圍內的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復轉軍人、其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創業農民進行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目前已發放貸款79萬元,貼息2萬元。此外,各鎮(街)全面推行了企業聯保融資模式,有效解決了創業資金籌集難的問題。四深入開展創建活動。相繼開展了多項全民創業促就業專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工作。今年新增創業2793人,帶動就業11508人;平均1人創業帶動就業4人。五是發揮載體作用。市里為創業人員建立創業實踐基地,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在政策、經費、項目等方面為創業人員提供了大力支持。深入開展了創業咨詢服務,市人社部門對于自主創業人員免收信息費、中介費、培訓費、人事代理費等十六項費用。目前,建立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7家,就業863人。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一系列品牌創優活動,促就業服務上水平

    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兗州市就業辦找準當前就業服務重點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結合點,積極開展了“民生優先促發展、立足服務做表率”、“三亮三創三評,擦亮文明窗口”、“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等相關品牌創優活動,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的要求,逐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功能,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推進就業再就業服務工作科學發展。

    就業服務理念實現人性化。牢固樹立“以人為本,面向社會、誠心服務、真情相助”的就業服務理念,做到“六心”,即接待群眾熱心、解答問題耐心、辦事處事細心、提供援助貼心、服務充滿愛心。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相繼建立了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一系列機關工作效能制度,并將各項制度編印成冊,做到人手一冊,進一步明確了工作原則、工作職能、工作內容、工作主體和工作責任等事項,同時完善窗口監督和績效考核制度,對窗口工作人員的工作效能進行監督和約束。積極建立“人有其位、位有其崗、崗有其事、事有其責”的格局。以最短最優的途徑幫助勞動者實現就業,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經辦業務成為群眾信得過、滿意度高的服務窗口。

    就業隊伍素質實現專業化。為提高工作人員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實現隊伍專業化建設,規范了各項辦事制度,制定了工作人員定期培訓制度,每周五學習制度、掛牌服務、持證上崗制度。不斷加強工作人員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積極組織干部員工參加市內外舉辦的各類培訓班,更新知識結構,豐富工作人員知識內涵。

    就業服務方式實現信息化。以“數據集中、服務下延、全市聯網、信息共享”為目標,按照就業保障統一協調的要求,建立覆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以實現就業信息資源共享。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收集、發布、招聘制度,適時開展空崗情況調查,了解企業用工情況,及時發布企業用工信息,為勞動者搭建用工洽談平臺,滿足求職者和用工單位的需要。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扎實的工作作風、優質的服務水平、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創造了輝煌的就業業績,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把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作為就業服務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推動就業服務機制創新,形成公共就業服務長效機制,將就業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實現全社會充分就業的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