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0城市薪酬對比 青島工資低僅排第四
齊魯人才 . 2013-02-04發布
    東營的平均工資水平比青島高,并不是說他們的產業結構就好,而是因為其石油化工等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很明顯;煙臺的薪資跟青島差不多,部分行業的工資甚至比咱還要高,但消費水平稍遜青島;濰坊、威海等地的經濟發展了,當地企業也出現用工荒,甚至還要去外地招人;就連濟寧、泰安等以往都是青島的主要勞務輸出基地的城市,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在家鄉就業,“掙得不少,花的少,這個最實惠”。本市人力資源分析人士表示,青島的工資水平跟咱的城市聲譽不符,“現在定位要發展藍色經濟、港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是正確的,技術替代人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工問題,但這需要時間”。

    工資較高的地方

    東營:工資水平全省第一,53歲電工月薪3500

    在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某橡膠廠工作的老李日子過得很舒坦,“整個廠區的生活用電和機械用電,都是由我們電工小組來負責,我是普通電工,但算老手,月工資3500元,如果是新手的話能拿2800元左右,我在橡膠廠里頭還算低的,如果是稍大點規模的廠,應該能拿到4000元左右”,老李說,自己的工作強度是每天八個小時,“早中晚三班倒,一個月可以休兩到四天”。跟出來打工相比,最讓老李欣慰的是,工作的地方離家不遠,“既能住宿舍,又能常回家,比較自由方便,掙錢也可以”。

    1月31日記者聯系到了東營市職業介紹中心的工作人員高先生,他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東營市的工人工資水平提高了至少10% ,“雖然提高了這么多,東營還是陷入了用工荒。”高先生說,之所以陷入用工荒還是因為求職的人數少。

    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東營的平均工資水平全省排第一名,但是仍然招不到工人,“東營工資水平高,主要是當地的石油產業帶動作用非常明顯”,本市一家企業的招聘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跟萊蕪、淄博有相通的地方,“萊蕪的鋼鐵、淄博的化工,這都是優勢產業帶動的結果,但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企業招不到人”。

    東營市一家機械廠的招聘負責人姜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廠的操作工按計件算多勞多得,每個月都能在2500到3000元之間。“而在這個領域內做磨具的最少3500元起,高一點的也有,這幾年有在南方干過的回來,他們學過南方先進的生產工藝的,回來以后月薪最少5000元起,否則不考慮回山東來,有的還能拿年薪”。

    說起東營的工資水平高,姜先生表示,東營“貧富差距比較大,現在東營收入高的人,有幾個特定的人群,比如說勝利油田的職工,再加上地方的公務員,加上一些搞企業的,是比較特殊的,城市人口也不多,他們的收入相對來說偏高一點,拉高了整體的工資水平”。不過記者得知,東營的房價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稍差一點的四千多,好一點的六七千,房價跟青島沒法比,物價跟青島差不多,這里挺有消費力”。

    淄博:20多歲的女孩干餐飲,月薪也得3000元

    記者聯系了在淄博從事勞務輸出的李先生,“現在淄博這邊的建筑、陶瓷行業比較多,我是搞勞務輸出的,在淄博這個地方,用工需求量非常大,工資標準每天百元以上都招不到人了。尤其是餐飲業,四五十歲的大媽都可以上陣,20來歲未婚的小姑娘月薪都接近三千,開工以前老板還得去家里親自接回來,無論是生活還是住宿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淄博市桓臺縣果里鎮龍南村村民張先生專門給村民介紹活兒,“我們這里有個鋼廠,我光往鋼廠送人,在這里干活的合同工每天工作8小時,或者干12小時,歇24小時,月薪能拿兩千多,工作也很輕松,就是一個輸送皮帶,看著料別掉下來就行,稍微累點的拿三千多也很正常。”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從前的勞務輸出地

    菏澤:工人很搶手,到青島打工是第四選擇

    到目前為止,菏澤仍然是山東省內勞務輸出的主要城市,在這里有數不清的勞務中介機構,他們都往外輸送勞動力。可是這兩年,勞務輸出開始難了。菏澤匯思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勞動力輸出服務供應商,也是菏澤最大的勞務輸出機構之一。

    “現在我們往青島的勞動力輸送也陷入了瓶頸。”這家公司的菏澤區域總經理紀力介紹說,他們曾為青島超過100家的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服務,“就是現在,我們也為青島馬士基集裝箱有限公司、青島艾默生電機有限公司、青島海赫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輸送勞務,可是,不得不說,現在往青島輸送的越來越少了”。對于具體少了多少,紀力說,去年過完春節,他們平均每天往青島送500人,“今年,我們每天只能輸送200人左右,也就是說,今年輸送的只是去年的40% 。”

    對于為什么往青島輸送的勞動力少了,紀力分析說,第一是因為青島的薪資水平已經沒有了競爭力,“我們現在輸送的勞動力多是車間的操作工,他們的選擇是跟著薪資水平走的,按照薪資標準,現在最受打工者歡迎的城市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就是因為那邊的工資水平要高于青島近千元。”紀力介紹說,根據他們的工作經驗,青島是菏澤打工者的第四選擇,“首選是上海、蘇州,第二選擇是廣州及附近區域、第三選擇是北京、天津區域,第四選擇才是省內的青島、煙臺、濰坊等地。”

    “其實,去青島的少了也因為打工的總體人數少了。”紀力說,“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菏澤市外出打工的總人數至少減少了一成。”對于紀力的這個觀點,菏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民工工作科趙科長也表示認同,“由于菏澤市是勞動力輸出大市,所以,局里專門成立了農民工工作科,也是剛開始工作,對于具體的數字還沒有統計完畢,不過,這兩年菏澤市也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工業園也拔地而起,使得很多農民工不再外出。所以,可以肯定地說,現在菏澤市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數量有所減少。”

    濟寧:家鄉企業越來越多,不外出打工了

    在青島陷入用工荒的時候,老家在濟寧嘉祥的老王也在盤算著自己新一年的去向。“2011年的時候,我在青島干建筑,一年下來也賺了不少錢,可是新一年我不打算再去了。”老王說,2011年他還在膠州灣大橋干過護欄安裝,當時一天是200元,“今年不去了,首先是沒有太好的活,再者在嘉祥干建筑一天也能掙100多,還能照顧家。”

    隨著全國各地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身在外地打工的老王聽說自己家鄉也在大范圍開發房地產,也有了很多可以打工的工地。“開始的時候,整個濟寧市的建筑工人工資水平都不高,所以,很多出去打工習慣了的,也都仍然去外地打工。”老王說,從兩年前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在“家門口”的工地干活,“主要是這兩年整個濟寧的建筑工人工資水平也都提高了,基本和青島差不多了,要不然他們也找不到工人,要知道幾乎沒有外地的人到濟寧打工的,所以,工地只能提高工人工資,來吸引工人去干活。”

    同老王一樣的還有19歲的姑娘張雪嬌,她2011年在城陽一家工藝品廠工作,每個月只能掙到1300元,而在嘉祥老家的本地紡紗廠工作一個月能掙到2000元。“ 我在家門口每個月掙2000元,到城陽掙1300元,即便是家里的活累點,我也愿意在家里。”張雪嬌說,她來年也不會來青島了,原因就是工資太低。

    濰坊:每年十多萬人來打工,成勞務輸入型城市

    “我們在正月十二有個大型招聘會,用工缺口很大,但是工人還是很好招”,1月31日,記者聯系濰坊市人力資源管理中心時,統計調研科的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這位負責人表示,現在整個山東半島地區的情況都差不多,“據我了解,東部五六個地市,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淄博這幾個地區都差不多,都是工業基礎比較雄厚,經濟發展較快,對普通人力資源和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緊缺狀態”,這位負責人表示,另一方面,西部地區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出干凈了,“普通人力資源不好挖掘,濰坊人口眾多,全省第二,以前招工短缺不突出,但近兩年也很嚴峻,我們系統內部對全省就業形勢分析時也跟青島做過比較,青島城市規模大,人口不多,一直是人力資源輸入型的城市,資源總量和特殊技能人才的需求上一直處于緊缺狀態,而以前濰坊的個別農村部分勞動力會去外省市,但最近三五年左右,這種形勢在逐漸改變,大家都不出去了。

    “如果說濰坊每年約有十萬左右的人往外走的話,每年進來的人可能比十萬人還要多”,該負責人表示,來濰坊的人有的是從東部或外省市來創業的,“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還是來濰坊打工的農村勞動力,濰坊也成了勞務輸入型城市”,東部城市吃不飽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位負責人表示,本周五要在濰坊舉辦半島城市群春季人才交流大會,“報名單位目前近500家了,還是有人報名,除了本地企業之外,青島等其他地區的也有”。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煙臺:自然條件堪比青島,房價低得多

    “目前缺工是大趨勢,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結構性用工需求突出”,煙臺市從事勞動力就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在四川等南方省市,企業到勞動力富余的地方招工,人頭費已經到了八百、一千元,有些地方以政府的名義跟勞務輸出地的政府合作,在保證務工人員到自己地區的企業打工的同時,輸出地的當地政府會給務工者家里的老人發生活補貼,如果工人一旦不在輸入地的企業干了,補貼立馬停掉,可見現在的人力資源競爭有多么激烈”,在人力資源供給方面,煙臺也并不比青島好多少。

    而煙臺的生活水平和房價卻跟青島不是一個檔次,“普通的商品房七八千每平米,比較好的地段一萬多每平米”,這位負責人表示,”我覺得還是青島要好一些,青島的交通方便,煙臺發往外地的車輛少,農民工要回家需要倒好幾次車,而青島有直達車”,該負責人表示,青島知名度還是高一點,但房價高出煙臺許多。

    本地郊區:在青島掙1200,回農村掙2500

    通過網上的招聘信息,記者看到廠址在平度的青島福德龍食品有限公司要招聘40名工人,從事瓜子、果脯、花生的加工,流水線作業。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幾十個字的招聘信息內,這家公司特意寫上了“工作十分輕松”幾個字。在薪金待遇一欄,記者看到在這里打工每個月能拿到2000元到2999元。這家公司負責招聘的一位朱姓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這次又把薪金水平提高了,“可是,現在招工仍舊有些難。”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由于近幾年即墨、膠州、平度、萊西等青島本市縣級市的經濟迅速發展,小企業越來越多,而小企業招工都是數量較少,主要吸引本地勞動力。由此,很多原本在青島市區、城陽務工的人員都回到了家鄉所在的縣市。

    平度市安子丘村村民楚海霞就是個典型。兩年前,她從某職業中專畢業后來到了青島。“當時,就感覺青島是個大城市,在青島工作有面子還能掙錢。”楚海霞說,她來到青島后,在八號碼頭附近找了一家物流公司,“每個月的工資是1200元,還不給交保險。”就這樣,在青島堅持了一年半之后,楚海霞扛不住了,“吃穿住用行都要錢,1200元無論如何都不夠,我看到自己的玩伴在離家不遠的同和鎮上班,一個月2000多元,就有了回去的打算。”

    半年前,楚海霞經過朋友介紹進入了中韓合資企業青島大同體系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工作,干車間的操作工,每個月的工資2500元左右。“我們家里還種著冬棗,我在周末可以干農活,如果農活忙了,我也可以隨時請假回家。”楚海霞說,這樣比在青島打工合算得多。

    專家說法:工資問題是表象,關鍵是產業結構調整

    對于省內普遍出現缺工,不少城市的工資已經趕超青島的狀況,記者采訪了市人力資源市場高級分析師李志戰,李志戰告訴記者,青島的工資水平跟我們的城市聲譽不符,尤其是在工資沒有優勢的情況下,物價高,房價高,“除了自然條件好,再沒有別的優勢了”。李志戰表示,對于東營、淄博來說,這些城市的發展依靠的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因為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薪資水平就稍微高一點”。但是,對于青島來說,不但沒有資源優勢,對于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青島既不是原料產地也沒有更多的廉價勞動力,“成本反而更高”,所以,自然而然地不少企業就要往內陸轉。“其實青島還不是特別明顯,南方一些城市更加明顯,大量地往內陸遷”,這樣一來,內遷的產業給內陸地區帶去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很多人不用出去很遠就可以就業,而且掙錢也不少,“薪資水平是表象,最根本的是產業結構問題”。李志戰表示,對于青島來說,本市定位發展藍色經濟、港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以及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在內的先進制造業,這個定位是非常準確的,也適合青島的現實,但是這需要時間,李志戰認為,要解決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最終途徑是提升產業結構,“技術替代人工,原來100個人干的活兒,將來用10個人干,薪資肯定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