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曹縣全方位推進就業工作實現新跨越
齊魯人才網 . 2013-06-07發布(bu)
    曹縣把擴大就業作為保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強化基礎建設,搞好社會保障,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搭建“鵲橋”助推經濟發展,拓寬就業渠道,確保勞動力充分就業,保證了曹縣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各項就業工作取得較好成績。曹縣先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示范縣”,榮獲“全國就業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優質服務窗口單位”、“山東省就業宣傳先進單位”、“全市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

    一、圍繞服務企業發展,實現擴大就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曹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大項目建設,擴大就業容量;發展民營經濟,帶動就業;多方創設就業崗位,有效促進勞動力就地轉移;切實轉變工作方式,積極和群眾溝通協商,利用算帳對比、效益分析、示范引導、典型帶動等方法去做群眾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留守勞動力作用;加快勞務輸出體系建設,提高勞務輸轉質量。曹縣制定政策,鼓勵自謀職業,全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回流,實現“農民進城”向“回鄉創業”轉變。曹縣努力幫扶困難群體,積極采取措施幫助他們就業。深入的各主管局、企業、搞調查研究,成立專項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細化關愛困難群體工作方案。曹縣積極組織轄區內各勞動保障所進行就業特困人員的調查、申報、初審和公示工作,開展了“一對一”的服務。為做好困難家庭就業援助工作,人社局對困難家庭人員重點幫扶,在工作中實行優先政策咨詢、優先職業指導、優先就業培訓、優先推薦崗位、優先跟蹤扶持,服務一律免費的基礎上,開辟“就業直通車”,核實一戶,納入一戶,幫扶一戶,并實行專人全程“一對一”服務。對有創業愿望的實施一條龍服務。另外,在公共就業服務窗口,他設立困難家庭就業服務專門窗口,對困難家庭成員由各副科級及股室領導納入重點“一對一”幫扶,把困難家庭子女列入重點技能扶貧計劃。并為困難家庭成員進行免費培訓,想方設法動員轄區內單位、企業,騰崗安置困難家庭成員,積極開發公益崗位,幫助困難家庭成員實現就業,為促進曹縣的和諧穩定做出新的貢獻。

    曹縣積極措施,幫扶企業減負,穩定職工隊伍。2011年他安排就業服務機構一方面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采取緩交保險費,利用停產間隙培訓員工,發揮“減壓閥”作用,幫助企業渡難關。另一方面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一是發放社保和崗位補貼。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等辦法穩定員工隊伍,對保證不裁員或少裁員且恢復有望的困難企業,人社局支付社會保險補貼或崗位補貼。二是規范企業裁員。加強對用人單位裁減人員行為的規范指導,對用人單位一次性裁員20人以上,或雖然不足20人但占職工人數的10%以上的,要求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向縣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書面報告。三是推行靈活用工。對受金融危機影響帶來經濟效益下降或停工停產的企業,引導其采取靈活工作時間、安排職工輪崗或待崗等方式,與職工協商降低勞動報酬。

    二、加強平臺建設,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曹縣實施夯基戰略,積極加強服務平臺建設。為方便群眾,他在縣人力資源一樓大廳建設了高標準人力資源招聘大廳,大廳內設公共就業服務窗口和7家民辦職介窗口,向求職人員提供求職登記、推薦就業、就業回訪、保險辦理等“一站式”咨詢服務;配備電子屏,全天播放招聘信息,方便企業招聘、群眾求職。免費為企業、求職者、民辦職介服務;建立勞動保障協理員包大項目企業制度,隨時掌握企業缺工、用工信息,對大項目企業開展“一對一”跟蹤服務;基層協理員深入村鎮、農民聚居地,對農民工開展一對一的宣傳服務,在政府、企業和農民工之間,搭建一個完善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

    曹縣整合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著重解決鄉鎮辦事處就業平臺設施、經費和人員問題。曹縣為每個鄉鎮辦事處新配1名人社助理員,7至9名專職人工作人員,基層服務機構辦公經費由鄉鎮財政列支。曹縣建立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按照“六到位”要求完善、改善辦公條件,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面積80㎡以上。配齊辦公桌椅、檔案柜、電話、電腦等基本辦公設備,逐步建立起村級勞動保障工作站,形成縣、鄉鎮(辦事處)、行政村(社區)三級就業服務網絡。曹縣每個村明確1名兼職工作人員辦理就業工作,辦公場所面積在20㎡以上,讓農民享受就業服務更便捷。各鄉鎮鄉鎮長為就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保證了就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辦。部分鄉鎮就業平臺設在政府駐地街道兩旁,方便了群眾。他協調招聘110名協理員,制訂了《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理員管理辦法》。對協理員的工作職責、合同期限、崗位補貼發放及辦理社會保險進行了規定。
@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三、強化技能培訓,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做好培訓工作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曹縣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立足全縣產業發展需要和勞務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技能培訓。他積極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強農民工培訓協調機制建設,研究制訂農民工培訓規劃,建立培訓補貼基本標準制度,加大農民工培訓資金投入,提高培訓資金使用效益,增強培訓能力,提高培訓質量。

    曹縣積極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力爭讓每個農民都吃上“技能”飯,懷惴技術闖四方。培訓工作中,曹縣立足一個“優”字,突出一個“活”字,狠抓一個“實”字。實現培訓師資隊伍的最優化,培訓環境的最優化。曹縣加大對培訓機構監督檢查力度,嚴格落實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嚴把培訓質量關,使參訓農民實實在在學到謀生“技能”。他們突出政府主導,將培訓作為實現就業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對各類培訓實行資金補貼。曹縣實施技能培訓國家認證制度,對培訓合格農民進行“包裝”,為他們頒發國家承認的技術等級證書,貼上“專業技能”的商標,力促農民出得去、站得住、能發展。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缺乏一大批技術工人,而農村勞動力專業技能差,限制了他們的就業能力,農民工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低報酬、沒有技術含量的苦力工種,技能培訓使曹縣農民身價倍增,受到了企業和勞動者的普遍歡迎。該縣樓莊農民李熙,由于沒有技能,以前只能干些粗活,一月撐死掙1000元,他咬咬牙,參加了技校舉辦的電腦培訓班,現在北京一家電機廠工作,一個月掙到6000元,身價倍增。仵樓鄉農民王洪娥參加了消防、保衛培訓,在北京城建集團打工期間成績突出,被授予“北京杰出外來務工青年”稱號,被轉為北京戶口。據統計,目前曹縣參加“技能”培訓農民中,有6000多人擔任單位技術骨干,4000多人在城市落了戶、買了房。技能培訓使農民工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香餑餑”,并成為農民融入城市體面生活的敲門磚。

    縣人社局與財政局依據《曹縣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五年規劃》的要求,曹縣在技工學校、啟明培訓學校、萬通培訓學校,開設汽車駕駛、精細木工、車床工、電工、焊工、面點、縫紉、擋車工、中藥調劑師、人力資源師等專業。人社局、財局對培訓過程、培訓質量全程監督。為了確保培訓質量,就業辦工作人員輪流到培訓班點名、考勤、記錄授課人、授課內容、學員到校簽到情況;培訓結束后,對培訓機構申報的申請補貼材料名單逐一審核,采取電話訪問、走訪等形式抽查,抽查率不少于30%,對缺勤三分之一以上及結業考試不合格的學員予以刪除,不發培訓補貼。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技術人才的實際需要,因需施教,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培訓。他們聘請高校、科研單位專家教授、各工種技術能手授課,建立了一支門類齊全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培訓隊伍,確保受訓者學到新技術、新方法。他們創新培訓方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技術示范、技術人員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培訓的靈活性。曹縣的技能人才培訓,采取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補貼方式進行,為曹縣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帶動了受訓單位的崗位練兵、技術攻關,提高了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收到了曹縣各界的好評。

    人社局協調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在全縣范圍內啟動實施了“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培訓”、“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儲備培訓”“城鄉創業培訓”四大培訓計劃,多方提高勞動者市場競爭就業或轉崗就業能力,儲備技能人才。他把服務企業用工作為工作重點,安排就業辦與98家大項目建設企業簽訂《企業用工和就業服務協議書》,并建立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對就業影響評估跟蹤制度,在項目開工時,同步啟動就業安置及職業技能培訓。

    四、推進政策落實,助力經濟發展

    曹縣啟動創業助推“1+3”行動,積極營造全民創業氛圍,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共同構建和諧社會。曹縣為每一個有創業意愿并參加創業培訓的高校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城鄉各類勞動者推薦一個創業項目、協助落實一處經營場地、幫助辦理一筆小額擔保貸款,鼓勵支持城鄉各類勞動者自主創業,確保年內實現新增創業100人、創業帶動就業1500人的目標。

    行動期間,曹縣組織開展了“創業項目推介月”、“基地孵化百人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助推創業”三大主題活動,以及“創業服務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創業見習實訓活動”、“創業服務技能提升活動”三大配套活動。曹縣以“創業助推“1+3”行動”為契機,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通過落實稅費減免、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小額擔保貸款、建立創業項目資料庫免費推薦發布制度,為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項目申辦登記、資金等一條龍服務,鼓勵自主創業,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截止到現在,曹縣已成功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27萬元。

    每當提起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曹縣退伍軍人王南心里就暖洋洋的。王南下崗后一直想尋找一條自主創業的道路。當聽說下崗職工可以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時,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系,沒有想到很快就順利拿到了貸款。“人社局的小額擔保貸款是雪中送炭!”王南激動地說。他領到這筆小額擔保貸款后,在曹縣商業街開了一家工業品門市部。在曹縣,還有許多像王南這樣的下崗職工,享受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陽光”帶來的種種改變。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不僅讓困難群體獲得了“血液”補充更加健康,還激勵小老板不斷誕生,使曹縣小企業和個體戶的數量大幅度增長。這個群體的不斷壯大,拉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凸顯:“扶持一個人,帶動一批人”。

    曹縣搭建“鵲橋”,助推民營經濟發展。人社部門科學制定人才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優惠政策,先后制定了《曹縣實施“人才興曹”戰略決定》、《曹縣人才發展規劃》、《加強人才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了評選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農村優秀人才辦法等一系列政策規定。縣委組織部、人社局舉辦了“人才工作宣傳月”活動,大力宣傳曹縣引才的優惠政策,使更多優秀人才了解曹縣,走進曹縣。他們組織“引才小分隊”,由人社局主要領導帶隊,到青島、泰安、濟南、北京、西安等地高校招聘人才,先后為企事業和民營非企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1319名,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532人。他們每年還舉辦大型人才招聘會,邀請有關大專院校、大型企業參加,僅去年人才招聘會就接待用人單位358家,接待畢業生4000多名,達成就業意向2400多人,簽訂就業協議1100份。

    曹縣始終把引進國外智力作為人才工作的重點來抓,把引進國外智力列入人才政策的重點內容,將引進外國智力列入人才政策的重要內容,優化引進外國智力的政策環境。目前,已從法國、德國、瑞典、加拿大、印度等10余個國家聘請專家43人次,選派120多名技術和管理人員出國培訓,與荷蘭、意大利、法國、美國等9個國家近20個專家組織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曹縣引進國外智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外國專家先后幫助企業進行項目論證、解決技術難題100余個,推廣應用新技術200多項,實現直接經濟效益4億多元,位居全市第一,推動了曹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