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昌樂春季招聘會見聞:求職難遇上招工難
齊魯人才網 . 2014-03-02發布
  春節過后,又到了求職、招工旺季。今年的招工就業形勢怎樣?記者到山東省昌樂縣的多場大型招聘洽談會細探端倪。

  招工、求職都喊“難”

  2月16日到22日,昌樂縣2013年春季人才交流暨“春風行動”招聘洽談會在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服務大廳舉行。大廳內人頭攢動,電子信息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各類招聘信息,招聘洽談區內80多家企業工作人員在忙著接待求職者。縣人社局就業介紹科科長喬婷介紹,進場企業共提供了5520個崗位,其中生產技術、業務和銷售類崗位居多,但現場求職人數過萬人。

  僧多粥少,招聘單位應該處于有利地位。然而,不少企業卻說“吃不飽”。濰坊樂化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鵬說:“雖然簽約了不少人,可感覺很滿意的沒有幾個。像銷售、技術這些崗位,工作經驗很重要,而應聘者大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記者發現,“有工作經驗者優先錄取”幾乎是所有招聘單位的共同門檻,一下就把很多求職者擋在了門外。現在有學歷的人不難找,但企業往往希望應聘者一到企業就能頂崗,以節約成本。

  招工難的背面是求職難。徐明明是山大威海分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大學畢業半年多已換了3家公司。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企業做網管,可每天主要是打雜,雖然報酬不低,但感覺“無用武之地”,所以,他重新踏上了求職之路。

  “原來一直以為計算機專業就業前景好,找份稱心如意的工作沒問題,結果處處碰壁。我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作品,大型IT公司根本進不去,而一般的企業又沒有合適的工作可做。”徐明明說。

  高不成低不就的錯位

  招工難,求職也難,原因究竟是什么?

  昌樂縣人力資源部門的調查資料顯示,該縣急需用人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多數企業屬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崗位主要是技術工人和熟練工種,而前往求職者意向多傾向于管理、財會統計、文職等崗位。記者注意到,企業多數招的是一線操作工,開出的工資2000元左右,外加績效和保險,但對求職者來說,這些條件并不具有多強的吸引力。昌樂縣科苑紙業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小高女士對記者說:“大部分人是沖著一兩個辦公室崗位來的,應聘一線崗位的很少。我們原本要100個技術操作工人,但只簽了四五個。出納、統計原本只要2個人,卻有100多個報名的。”

  從招聘會的情況來看,很多求職者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大學生尤其是名校畢業生,即使沒有一技之長和社會經驗,但相對于中專、職業學校畢業生來說,就業期望值高了許多。一般院校的畢業生雖然對薪酬的要求不是很高,但都想找一份“體面”工作。

  來自濟寧的王波在招聘會上徘徊了3天,最終沒有簽約,因為他理想的工作是月薪2000元以上的辦公室職位,而不愿意接受那些長期在流水線上工作和按件計費的技術崗位。許多新生代農民工也有與王波同樣的想法,他們工作耐力較低,所以更看重工作環境。

  留人比招人更重要

  這場招聘會最終有3000多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企業沒“吃飽”,大多數求職者也失望而歸。

  記者采訪了部分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解決“招工難”問題,留人比招人更重要,必須從企業內部著手解決。企業要讓員工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福利待遇、技能培訓,特別是要把員工當成企業不可或缺的成員對待,讓員工有一種家的歸屬感。這方面,有些企業做得不錯。比如,地處昌樂的比德文公司在全國率先將員工的身后事納入員工保障制度,員工身故10年后工資照拿養父母,引起無數人的艷羨。

  對于求職者來說,充足的崗位雖然是就業關鍵,但還要有主動就業的心態,擇業觀念必須轉變,盡快走出“期望與現實心理矛盾”的誤區,主動選擇就業。畢竟,光等不是辦法。

  作為政府而言,主要是搭建好平臺、搞好服務,除搞好大型招聘會外,平時要經常發布就業相關信息、做好就業指導。據悉,昌樂除在縣城舉辦這次大型招聘會外,還把招聘會開到了鄉鎮。2月19日,在紅河鎮招聘大集上,紀家屯村民趙連英與一家紡織廠簽訂了就業意向。“待遇很好,就近上班還能照顧家里人。”曾在紡織廠干過的趙連英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