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將打破年限規定 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
齊魯人才
.
2014-05-15發(fa)布
“預計到2017年,我省高等教育將實現普及化,這也就意味著適齡青年人人都可以上大學!”5月13日,一場關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座談會在省政協舉行,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如是說。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化的背后,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或正在體驗: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的悖離。我們的高等教育該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省政協副主席王新陸說,現在的大學不講“家國天下事”,針對最近大學里發生的諸多事件,他認為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務是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大學要培養“通才”。
中小學學習時間過了頭不少大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在濟南大學教務處處長陳月輝看來,制約高等教育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政府層面投入太少;從教育教學角度,對教師的投入尤其少,對教師的評價還是側重于科研和項目。“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可是現在的老師根本沒有下過一天工廠,課堂還是滿堂灌,培養出來的學生哪有什么創新意識?”“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中小學的學習時間太長,到了大學,學習動力開始不足,尤其是不喜歡的課,更沒動力。”陳月輝說。“高校怎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我認為,大學教育,知識培養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有的時候,大學學了4年,學生到了社會上這些知識已經過時了。”他認為,大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我認為現在的學校、老師對于學生研究得不夠,根本不懂學生在想什么。你說,他們都不了解學生,又怎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徐夕仁是一位大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對現在的高等教育并不滿意。“一些老師為了保證課堂出勤率,采取‘點名、扣分’等方式把學生強行‘綁架’到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又會高到哪里去?”徐夕仁認為,大學生出勤率不高固然有專業選擇不合適、或者學習動力不足等原因,但他認為更為關鍵的是:現在的大學生和老師之間有隔閡。“對于近期媒體報道的高校中發生的事情,學生之間發生的問題,我認為,學校方面不能說沒有一點責任。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徐夕仁說。
為了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渠道,徐夕仁建議實施“小班化”教學和“導師制”。“現在很多大學都是100來人的大課堂,這么大的課堂如何互動?應該借鑒國外高校20多個人的小班化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
大學第一要務是人格教育優秀教師就該“走穴”
“教育千改萬改,人格第一。”省政協副主席王新陸說,國內的大學如今一般不講“家國天下事”,他認為這是教育的失敗。聯系到最近高校中發生的惡性事件,他認為,“高等教育第一要務,還是人格教育,這個是基礎;通才教育是根本。”
對于這一點,山東大學能源動力學院副教授袁學良也持相同觀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覺得對學生人格、品格培養應放在首位。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對生活和學習的態度,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座談會上,各高校不約而同都談到了教師能力問題,也有委員建議建立優秀教育人才全省流動機制,或者提出建設高校教育聯盟,可推進教師互聘、課程互選等。
王新陸認為這都是積極的做法,“梅蘭芳之所以成為全國的大腕,是因為他的‘走穴’。我們優秀的老師為什么不可以?優秀老師在各個高校‘走穴’,提升的不僅是學生的能力和眼界,我們的老師也會充實提高。”他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放寬政策,給優秀老師提供“走穴”的政策保證和鼓勵措施。“不走穴不能評‘山東名師’。”
精英教育發展為大眾教育大學生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在座談會上,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表示,省教育廳一直支持各高校改革,如今已把教育部允許放的權都放給了高校。有政協常委認為還不夠,目前最關鍵的是:把年輕教師的職稱評定權交給學校。
對于即將到來的“大學普及化”,學生層次和機構會相應變化,宋承祥認為,將來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會全面實行“學分制”改革,打破年限規定。“以往本科生提前畢業算肄業,今后將允許水平較好的學生修滿學分即可提前畢業,也可延后畢業,最長年限可放寬到8年。”
另一方面。宋承祥介紹,將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響應社會需求,探索實行訂單培養等模式。通過這些形式上的探索,創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中小學學習時間過了頭不少大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在濟南大學教務處處長陳月輝看來,制約高等教育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政府層面投入太少;從教育教學角度,對教師的投入尤其少,對教師的評價還是側重于科研和項目。“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可是現在的老師根本沒有下過一天工廠,課堂還是滿堂灌,培養出來的學生哪有什么創新意識?”“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中小學的學習時間太長,到了大學,學習動力開始不足,尤其是不喜歡的課,更沒動力。”陳月輝說。“高校怎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我認為,大學教育,知識培養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有的時候,大學學了4年,學生到了社會上這些知識已經過時了。”他認為,大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我認為現在的學校、老師對于學生研究得不夠,根本不懂學生在想什么。你說,他們都不了解學生,又怎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徐夕仁是一位大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對現在的高等教育并不滿意。“一些老師為了保證課堂出勤率,采取‘點名、扣分’等方式把學生強行‘綁架’到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又會高到哪里去?”徐夕仁認為,大學生出勤率不高固然有專業選擇不合適、或者學習動力不足等原因,但他認為更為關鍵的是:現在的大學生和老師之間有隔閡。“對于近期媒體報道的高校中發生的事情,學生之間發生的問題,我認為,學校方面不能說沒有一點責任。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徐夕仁說。
為了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渠道,徐夕仁建議實施“小班化”教學和“導師制”。“現在很多大學都是100來人的大課堂,這么大的課堂如何互動?應該借鑒國外高校20多個人的小班化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
大學第一要務是人格教育優秀教師就該“走穴”
“教育千改萬改,人格第一。”省政協副主席王新陸說,國內的大學如今一般不講“家國天下事”,他認為這是教育的失敗。聯系到最近高校中發生的惡性事件,他認為,“高等教育第一要務,還是人格教育,這個是基礎;通才教育是根本。”
對于這一點,山東大學能源動力學院副教授袁學良也持相同觀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覺得對學生人格、品格培養應放在首位。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對生活和學習的態度,著重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座談會上,各高校不約而同都談到了教師能力問題,也有委員建議建立優秀教育人才全省流動機制,或者提出建設高校教育聯盟,可推進教師互聘、課程互選等。
王新陸認為這都是積極的做法,“梅蘭芳之所以成為全國的大腕,是因為他的‘走穴’。我們優秀的老師為什么不可以?優秀老師在各個高校‘走穴’,提升的不僅是學生的能力和眼界,我們的老師也會充實提高。”他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放寬政策,給優秀老師提供“走穴”的政策保證和鼓勵措施。“不走穴不能評‘山東名師’。”
精英教育發展為大眾教育大學生修滿學分即可畢業
在座談會上,省教育廳副廳長宋承祥表示,省教育廳一直支持各高校改革,如今已把教育部允許放的權都放給了高校。有政協常委認為還不夠,目前最關鍵的是:把年輕教師的職稱評定權交給學校。
對于即將到來的“大學普及化”,學生層次和機構會相應變化,宋承祥認為,將來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會全面實行“學分制”改革,打破年限規定。“以往本科生提前畢業算肄業,今后將允許水平較好的學生修滿學分即可提前畢業,也可延后畢業,最長年限可放寬到8年。”
另一方面。宋承祥介紹,將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響應社會需求,探索實行訂單培養等模式。通過這些形式上的探索,創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推薦閱讀
2023-04-13
2023-04-13
2023-04-13
2023-03-31
2023-03-31